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,朝代不停交替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,随着政权的交替,一个个亡国之君跃然在我们眼前。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便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,汉献帝刘协。这位皇帝就有点悲催了,从登基的那天开始就一直是别人的傀儡,自己却无法行使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。那么历史上汉献帝刘协是怎么死的呢?真的是被曹丕杀死的吗?

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次子,开始继承皇位的并不是刘协,而是他的哥哥刘辩。中平六年的时候,太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,改立刘协为帝,以方便自己独掌大权。后来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合谋所杀,刘协本以为自己的好日来了,可是董卓旧部李傕、郭汜攻入了长安,他仍然只能当别人手中的傀儡。随后刘协在大臣的帮助下逃离了长安,可惜他却碰到了一代奸雄曹操。曹操瞅着眼前号令天下的机会,哪里会放过,于是刘协又变成了一个傀儡,只不过操线者换成了曹操。建安元年,曹操迁都许昌,以汉献帝的名义,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
后来建安二十五年,一代雄主曹操去世,曹丕继位。当时的魏国已经占据中原腹地,气吞万里如虎。新朝的建立,旧朝的衰亡,已是人心所向,不可逆转了。但是直接代汉自立却又有损声名,于是曹丕便派人去劝说汉献帝效仿尧舜之道,禅让帝位于他。
延康元年,在曹丕的逼迫下,汉献帝刘协万般无奈只能将帝位禅让于曹丕。随后曹丕接受玉玺,于受禅坛上登基称帝,定国号为“魏”。随后封刘协为山阳公,以兖州山阳郡作为封地。允许他在其封地继续穿汉朝皇帝的服饰,还可以建立汉室宗庙以祭祀祖先。

青龙二年,刘协去世,魏明帝曹叡亲自带领文武大臣前去祭拜。同年八月,曹叡以汉朝皇帝的待遇将他葬于禅陵。
可以看出刘协作为一个亡国之君,最后却能有一个善终的结果,还是非常幸运的。
三国后期为什么没人帮汉献帝
三国后期,汉献帝已经被废了,曹操自立为王,刘备已经不需要汉献帝的名声了,加上原本的朝臣死的死,投降的投降,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帮啊,比如董承、刘备、种辑、吴子兰、王子服等人就曾于199年密谋诛杀曹操。次年(200年)正月谋泄,董承、种辑、吴子兰、王服以及董贵人皆被曹操诛杀。汉献帝由此彻底成为一个失去号召力的傀儡。倘若这次谋杀成功,或许汉室的威望一也能提升一些,能增进人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刘备为什么不救汉献帝
观点:刘备作为乱世枭雄,救不救汉献帝需要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考量。无论从刘备生涯的前期还是后期来看,营救汉献帝都是一件性价比不高的事情。
刘备前期
1、 汉献帝是香饽饽,值得营救
在三国乱世的前期,汉献帝的政治价值是极高的。谁能够拥有皇帝,谁就拥有了道德和法理上的制高点。曹操一招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将汉献帝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,一举从众多的诸侯中脱颖而出。所以如果刘备这个时候营救汉献帝,从收益上来看是完全值得的。
2、 刘备实力太弱,风险极高
说完了值不值得,再来看能不能做到。刘备早期一直在颠沛流离,没有固定的落脚之处,兵不过数千,将不过关张二人,甚至一度还要在曹老板手下艰难度日。这样的实力要从重兵守护的许昌把汉献帝就出来,几乎是天方夜谭。就算是发生奇迹营救成功,刘备也只能带着汉献帝四处跑路。

刘备后期
1、 汉献帝已过气,价值太低
到了中后期,这个时候天下局势已经趋于明朗,基本就剩魏蜀吴三家。汉室这杆大旗的作用已经大打折扣,诸侯们将地盘瓜分完毕,一个个实力强劲,早已不再需要用汉献帝的正统身份为自己粉饰。
2、 刘备有野心,舆论压力大
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初落魄的时候了,坐拥荆州、益州,又在汉中击败老对手曹操,正是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。如果此时把汉献帝营救回来,以刘备的野心是不可能还政给汉献帝的,不仅处处掣肘,而且会损害一贯树立的忠于汉室的形象,可谓得不偿失。

所以,从收益和风险来看,刘备营救汉献帝是一件赔本买卖,自然不会去做。
版权声明:本文【汉献帝是怎么死的,为什么没人帮汉献帝】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